Sunday, November 16, 2008

[Paper] TRAIT-MEDIATED EFFECTS ON FLOWERS: ARTIFICIAL SPIDERS DECEIVE POLLINATORS AND DECREASE PLANT FITNESS


作者: THIAGO GONC¸ ALVES-SOUZA, PAULA M. OMENA, JOSE CESAR SOUZA, and GUSTAVO Q. ROMERO
出處: Ecology. 2008. 89. 2407.
摘要: 
     本文作者以一種懸鉤子為實驗材料,研究授粉昆蟲的掠食者是否會間接影響開花植物的生殖效率。他們的做法是製作人工蜘蛛,然後放在花旁,觀察植物的結種子率以及昆蟲的訪花行為有無不同。他們發現假蜘蛛會造成花朵的被拜訪率下降與植物的結種子率下降,訪花昆蟲 (尤其是蜂類)可以依靠視覺辨識能力避開被掠食的危險。
心得: 本文作者成功證明,他們製作的人工蜘蛛實在是栩栩如生...。很有趣的研究,我覺得掠食者會降低拜訪率是可以想像的,現在我比較好奇,不是掠食者而在花朵附近活動的生物 (例如螞蟻),會對訪花昆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Saturday, November 8, 2008

[Paper] Detection of rare paternal chloroplast inheritance in controlled crosses of the endangered sun flower Helianthus verticillatus

作者: J. R. Ellis, K. E. Bentley and D. E. McCauley
出處: Heredity. 2008. 100. 574.
(Link to the article台大有12個月全文檢視的delay, 電子檔已下載到epaper)
摘要: 
     植物的葉綠體常被認為是母系遺傳的胞器,許多研究都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發展出許多預測模式與研究方法,但是很少研究直接驗證葉綠體是否真的都是母系遺傳。
     本文作者以Helianthus verticillatus為實驗材料研究葉綠體的遺傳,結果他們發現有少數比例的葉綠體是父系遺傳的。

Friday, November 7, 2008

[Website] SymmeTREE

SymmeTREE
這個網站可下載一個免費的軟體: SymmeTree,SymmeTree可以計算譜系樹中每個分支的diversification rate是否相同。

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Paper] Speciation through sensory drive in cichlid fish

作者: Ole Seehausen et al.
出處: Nature 2008 455: 620-626
簡介: 物種形成可通過感官驅動而發生
非洲湖泊中的慈鯛魚是教科書中關於物種快速形成的典型例子,但其中所涉及的機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現在,對維多利亞湖中的慈鯛魚所做觀測研究,揭示了導致(通過自然和性別選擇進行的、由感官驅動的)物種形成過程的視覺系統趨異演化(表現為視覺基因的分化、雄性的彩色化和雌性的喜好)的生態及分子基礎。感官驅動假說預測,感覺和信號系統中對不同環境的趨異適應,可在種群的第二接觸點(secondary contact)上引起交配前隔離(premating isolation)。除了為証明物種形成可以通過感官驅動發生而不需要地理隔離提供明確證據外,這項工作還為在由人為原因造成的維多利亞湖富營養化期間慈鯛魚物種多樣性的崩潰提供了一個機制性的解釋。

[Paper] Reassessing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eukaryotes and cyanobacteria

作者: Birger Rasmussen, Ian R. Fletcher1, Jochen J. Brocks & Matt R. Kilburn
出處: Nature 2008 455: 1101-1104
簡介: 地球上出現光合作用的最早時間被修正
關於地球上能夠生成氧氣的光合作用,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最古老的證據來自從澳大利亞Pilbara Craton距今27億年前的頁岩中提取出的烴類生物標記,它們被認為是真核生物及光合作用藍藻的證據。這麼早的時間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在能夠產生氧的藍藻在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這個時間與大約3億年後引起大氣中氧含量增加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有一個很長的時間延遲。由Rasmussen等人所做的新的研究工作表明,有機生物標記不是太古代的,一定是在晚些時候、在距今大約22億年前之後進入岩石的。因此,真核生物及藍藻出現在地球上的最早的、明確無誤的化石證據分別應該被糾正為在距今17.8億∼16.8億年前和21.5億年前。

[Website]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s

這個網站上發表了一些跟生命科學有關的paper,這些
paper我發現web of science搜尋不到,所以大家如果要找資料,或許可以來這裡逛逛。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Paper] Breeding systems and seed size in a neotropical flora: testing evolutionary hypothesis

作者: Steven M. Vamosi1, ­Susan J. Mazer, and ­Fernando Cornejo
出處: Ecology. 2008. 89. 2461.
(Link to the article)
摘要:
一般認為,雌雄異株的植物與雌雄同株的植物相比,具有較大或品質較好的種子。有三種假說作出這樣的預測,第一種假說是,雌雄異株的雌株不需要花費能量產生雄性生殖器官,節省的能量自然可以讓雌株產生較大的種子,第二種假說是雌雄異株植物其effective populatiuon size比雌雄同株植物要低,在選汰的壓力,雌雄異株的植物必須產生較高品質的種子才能存活,最後一種假說是,雌雄異株的植物會受到嚴重的seed-shadow handicap,提高種子質量有利於雌雄異株植物種子的散佈。
本文作者檢視祕魯的Tambopata保護區內植物生殖系統與平均種子大小的關係。他們發現雌雄異株植物的確產生較大的種子,但是不同的生長型( trees, shrubs, lianas)的比較結果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