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 2008

[Paper] Dissecting components of flowering pattern: size effects on female fitness

作者: MARÍA JOSÉ ALBERTJOSÉ MARÍA IRIONDO,  ADRIÁN ESCUDERO and ELENA TORRES
出處: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8. 156. 227.
摘要:
     這一篇論文主要在探討植物在開花時,單株開花的密集度對自身的影響。如果在花季時,一株植物開出了許多花朵,以吸引授粉者的角度來說這對植物是很好的,花朵越多越容易引起授粉者的注意,但是負面的影響就是,自交的機率也變多,因為授粉者會不斷的在同一株植物上的不同花朵移動,這使得柱頭接受到的花粉大部分都來自於自己的花藥(以上的現象稱為geitonogamy)。
     本文作者以牻牛兒苗科的Erodium paularense來探討這個問題,作者假設不同大小的植株,其開花的同時性(synchrony)與密集度(flowering intensity)會不同,進而影響到植株的生殖情形。結果顯示,小型的植株,synchrony比例下降,但是每顆果實內的種子數較多;而大型的植株synchrony比例上升,果實內的種子數較少,作者認為大型的植株因為自交的比率上升,使授粉成功比率下降,因此使結種子率下降。

note:
1. 本文的研究牽涉到了自交與異交的問題,但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完全避開了用分子技術來判斷親緣關係的方法,他們使用的是野外實地觀察開花與結實情形,再利用數學模式來推算synchrony和自交的程度,我覺得很有趣。
2. 整篇論文寫的不好的地方是作者沒有說明何謂大型、中型與小型的植株,既然大小是分群分析的標準,應該要明確定義。
3. 最後的結果看起來,synchrony的程度太高對植物不一定有利,所以理想的策略應該是植物控制開花的數量使synchrony維持在一個適中的範圍,但E. paularense的開花程度好像是依照植物體的大小來決定,越大型的植物自然而然就會開出越多花朵,因此我的感覺是E. paularense並沒有辦法選擇最適當的策略,不曉得其他植物有沒有辦法調整自己的開花狀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