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6, 2010

[Paper] Breeding systems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seed plants along a large-scale elevational gradient

作者:Steven M. Vamosi and Simon A. Queenborough
出處: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10. 37. 465.
摘要:
本文是少數探討不同海拔高度對雌雄異株植物頻度影響的文章。作者研究哥斯大黎加當地從海拔30公尺到2600公尺的範圍內其雌雄異株植物的多寡,結果發現,不管是雌雄異株植物的物種數或個體數,在海拔750公尺的地方都是最高的,然後往更高或更低的海拔物種數或個體數都會減少,另外作者也注意到,樣區內的雌雄異株物種比例與species richness和phylogenetic diversity呈正比。相對於雌雄異株,雌雄同株但異花的植物其分布則是與海拔呈反比,而且與species richness和phylogenetic diversity比較沒有關係。這樣的分布模式與作者的假設不同,作者原本假設雌雄異株頻度與海拔高度呈反比,或許海拔高度的改變會影響很多其他因子,因此對雌雄異株頻度的影響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

Thursday, March 11, 2010

[Paper] The reducible complexity of a mitochondrial molecular machine

作者:A. Clements, D. Bursac, X. Gatsos, A. J. Perry, S. Civciristov, N. Celik, V. A. Likic, S. Poggio, C. Jacobs-Wagner, R. A. Strugnell, T. Lithgow.
出處:PNAS. 2009. 106. 15791.
摘要:
Irreducible complexity (IC)是指某些生物系統太複雜,無法由較簡單的系統漸漸演化而成,例如細胞內的某些分子機器,少了任何一個subunit就無法運作。IC的擁護者認為這樣的系統是演化論無法解釋的,而且他們也宣稱IC是智慧設計論強力的佐證。
本文提供了證據駁斥以上想法,即看似複雜的生物系統在分子層級還是可以逐步演化而來。作者研究粒線體膜上的蛋白質,並且與alpha proteobacteria的蛋白質互相比較。由於目前的證據顯示真核生物的粒線體是由alpha proteobacteria演化而來的,而從原核細菌到細胞內產生能量的胞器,存在於膜上的蛋白質通道系統是必須要演化出來的。作者發現在alpha proteobacteria的膜上有兩種蛋白質 (TimA與TimB),序列與構造分別類似粒線體膜上的兩個蛋白質 (Tim44 與Tim14),在粒線體中Tim44 與Tim14是通道系統 (Tim complex)中重要的兩個subunit,可是在alpha proteobacteria中TimA與TimB負責完全不同的任務。後續的研究顯示,只要少許的突變,TimB就具有Tim14在粒線體蛋白質通道系統中的功能。作者認為內共生演化剛開始的時候,粒線體上的蛋白質通道非常簡單,後來其他的subunit才漸漸加入蛋白質通道系統,並加強它的功能。

補充:
以下是最近Science上針對粒線體膜上蛋白質通道系統演化的文章。
作者: F. Alcock, A. Clements, C. Webb, T. Lithgow
出處:Science. 2010. 327. 649.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Paper] Complex sex determination in the stinging nettle Urtica dioica

作者:Grit A. Glawe and Tom J. de Jong
出處:Evolutionary Ecology. 2009. 23. 635.
摘要:
Urtica dioica是雌雄異株的植物,理論上seed sex ratio (SSR)應該要接近1:1,可是實際上的SSR變異很大,另外族群中偶爾會出現雌雄同株的個體,這些觀察顯示Urtica dioica性別決定機制可能很複雜。
本文作者將雄株、雌株與雌雄同株的個體互相異交後,觀察下一代的性別與其比例。目前的資料看起來,one-locus-four-alleles的模式是最符合觀察到的現象,可是這無法解釋為何SSR有如此大的差異,所以應該還有別的機制參與性別的決定。

Tuesday, March 9, 2010

[Paper] Botanical symbols: a new symbol set for new images

作者:NIKI SIMPSON
出處: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 162. 117.
摘要:
符號雖然只是簡單的視覺元素,卻可以快速而簡潔的提供訊息給讀者。在植物學的研究中,好的照片和圖片是很重要的,能幫助讀者認識這個植物,不過有些訊息單純用圖片是不能表達的,這時如果能在植物圖片上給予簡單的符號,就可以更近一步幫助讀者快速的理解訊息。例如有些植物的手繪圖中並沒有畫出果實,那到底是這個植物從來沒有人發現過它的果實,還是某些原因畫家沒有畫出果實呢?如果這個植物已經確定是不孕的,那在圖片上的空白處加上"不孕"的符號,讀者立刻就會明白了。可是根據本文作者的研究,目前植物學界並沒有一套通用的符號,用來描述植物的外部型態或是狀態。
因此作者參考了過去文獻後,訂定了一套符號來描述植物特徵,像是雌雄異株、多年生、瀕危、花有氣味、喬木...等等,另外作者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字型檔,方便大家在電腦上使用這些符號。

補充:
以下是本文作者的網頁,可以下載到作者創造的字型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