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7, 2010

[Paper]Complex distribution patterns, ecology and coexistence of ploidy levels of Allium oleraceum (Alliaceae) in the Czech Republic

作者: Martin Duchoslav, Lenka S ˇ afa´rˇova´ and Frantisˇek Krahulec
出處: Annals of Botany, 2010, 105: 719-735

摘要

多倍體化的現象在植物當中履見不鮮,但是有很少的研究針對多倍體結構與地理親緣上做個連結。本篇文章研究了4347個來自325族群的Allium oleraceum利用flow cytometry及根尖壓片的方式,研究不同來源的多倍體與環境變異間的關係。結果顯示該物種有三種不同的多倍體型,其中以五倍體分佈最廣,四倍體及六倍體較不頻繁。根據分佈的情況,作者推論倍體數的演化應該是由四倍體至五倍體至六倍體的途徑。而不同的倍體數有不同的適應機制,造成複雜的分佈狀況。

[Letter] Genome streamlining in prokaryotes versus eukaryotes

作者: Dag O. Hessen, Punidan D. Jeyasingh, Maurine Neiman and Lawrence J. Weider

出處: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0, 25(6), 320-321


摘要:

長期以來對於真核生物為何要在genome中要保有如此多的沒有功能的序列仍有許多的爭議。本篇作者提出一個演化機制上的解釋,認為氮及磷在營養上的缺乏是促進這些含有高磷的DNA及RNA大量存在的原因。這樣的推論是基於1. 生物的最大生長速率與RNA濃度相關 2. 最大生長速率與genome size有成負相關 3. 生物的生長速率受限於所能獲得的磷及氮。

Tuesday, May 11, 2010

[Website] Datamonkey

網頁連結: http://www.datamonkey.org/
簡介:
這是一個能在線上分析正向選汰(detection of positive selection)的網站,一些分析方法來自於HyPhy package的原始碼。介面還蠻單純的,如果覺得HyPhy用起來太繁雜,可以試試這個網站。這個網站的作者是UC San Diego的一個病毒演化研究團隊。

Sunday, May 9, 2010

[Paper] Biparental plastid inheritance in angiosperms

Authors: Quan Zhang and Sodmergen
Source: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2010) 123: 201-206. (Click here to link to the paper)
Notes:
這篇文章討論為什麼有些被子植物要重新演化出雙親型質體遺傳。在被子植物中,其實有約20%的屬,有所謂的潛在雙親型質體遺傳(potential biparental plastid inheritance, PBPI),其證據來自於雄性生殖細胞中所能偵測到的plastid DNA的比例。不過由於真的直接證據仍然很少,所以實際的比例仍然不知道。對於為什麼被子植物會有雙親型質體遺傳,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應是被子植物希望藉由此機制,挽救有缺陷的質體。

[Paper] Plant distribution in Taiwan

作者:C.-R. Chiou et al.
出處:Botanical Studies. 2010. 51. 89. (Click here to link to the paper)
簡介:
這篇文章分析有關台灣植物分布的起因,東北季風的影響應該比山塊蓄熱機制(以前也稱大山塊加熱效應)還要大。分析的資料來源,即為這幾年的國家植群調查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