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2, 2007

[Paper]寄生植物之吸器與不同宿主根部解剖構造之比較

May 22nd, 2007 by Zn
出處: Stefan Rümer, Duncan D. Cameron, Robin Wacker, Wolfram Hartung and Fan Jiang. 2007. An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haustoria of Rhinanthus minor attached to roots of different hosts. Flora 202: 194-200.
說明:
為何兼性根寄生的Rhinanthus minor只會寄生某些特定的植物上?作者解剖此植物之吸器與不同寄主根部間之構造,比較藉由寄主刺激後,五種不同宿主生長發育上之差別。其中,R. minor之最佳宿主-豆科植物之根部與R. minor的吸器之間,除發生非常少量的木質化現象之外,無其他不相容的反應。而在R. minor寄生狀況最差之車前草屬植物,宿主根部與寄生植物所接觸到的部分,會呈現一種細胞破碎化的現象,導致寄主的木質部完全不會與宿主的吸器有所接觸。
p.s. 文章檔案太大無法上傳, 檔案已放到實驗室電子期刊的資料夾裡

[Paper]寄生不同宿主之相同寄生植物會有分化的產生

May 22nd, 2007 by Zn
出處: B. Román, Z. Satovic, C. Alfaro, M.T. Moreno, M. Kharrat, A. Pérez-de-Luque and D. Rubiales. 2007. Host differentiation
in Orobanche foetida Poir. Flora 202: 201-208. pdf file
說明:
作者針對於突尼西亞造成蠶豆及雞豆危害的Orobanche fietida進行研究,藉由RAPD的資料分析發現,寄生於此兩種豆類作物上之O. fietida,在1994年觀察到寄生現象以來,已有不同的遺傳分化,此結果與其他同時會寄生於不同宿主之寄生植物,沒有任何分化的情況完全不同,作者利用種子萌發的實驗及演化壓力的機制提出此現象的可能解釋。

[Paper] No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an outcrossing plant

May 22nd, 2007 by Zn
出處: Hafdís Hanna Ægisdóttir, Daniela Jespersen, Patrick Kuss and Jürg Stöcklin. 2007. No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an
outcrossing alpine species: The breeding system of Campanula thyrsoides. Flora 202: 218-225. pdf file
說明:
風鈴草屬植物(Campanula thyrsoides)不連續地分布於阿爾卑斯山麓,依照Baker’s law,此生長於高山獨立環境的植物,生殖方式應該比較偏好於自交親和的策略。在本文中,作者證明此風鈴草為自交不親和,甚至利用雜交及近源交配結果發現,此植物不具有自交衰退的現象,作者
推測可能是因高山棲地之瓶頸效應所造成。

Sunday, May 13, 2007

[Paper] The Shapes of Phylogenetic Trees of Clades, Faunas, and Local Assemblages: Exploring Spatial Pattern in Differential Diversification

May 13th, 2007 by basa
作者:Stephen B. Heard and Graham H. Cox
出處:The American Naturalist; 2007; 169; E107-E117.pdf file
說明:
生物的演化樹往往是不對稱的,也就是某幾個支系分化的程度特別高。
這樣的現象可以稱為diversity skewness。關於diversity skewness定義和計算的方法 (本文介紹的Ic法是一種簡單又實用的方法),請參考附圖和公式。
作者特別強調,以往關於diversity skewness的研究對象都是全球性的整個clade,本文描述了研究地區性的diversity skewness的方法,作者
並實際分析了primates在全球性以及地區性的diversity skewness,作為示範。
Ic的計算方法:
n = n species in the tree
SR, SL = the right and left branches at a node
Phylogenetic illustratuins of diversity skewness ; Left:Ic = 0.2
Right:Ic = 1

Saturday, May 12, 2007

[Paper] 昆明地區厚皮香花部特徵及傳粉生殖特性的研究

May 12th, 2007 by basa
作者:徐濤, 王躍華, 杜文銀, 郭成, 司馬永康
出處:西部林業科學; 2006; 105; 29-33.
說明:
本篇作者對昆明地區3個厚皮香天然族群進行研究,研究項目為:1.對厚皮香的花進行套袋,做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的實驗。2.採用重力玻片法根據風向在距植株1m、2m、5m、10m、20m處外分別設圖有甘油的玻片,已檢測在風作用下的花粉留情況。3.觀察並計算花朵內花粉與胚珠的數量。
實驗結果顯示,厚皮香不存在自花授粉的機制,也不行無融合生殖(ex:孤雌生殖) 但同株不同的花朵進行授粉會結實。重力玻片有收集到
厚皮香的花粉。以花粉和胚株的比例(P/O ratio)來判斷,厚皮香是異花授粉的植物,一朵花具有20萬~40萬粒花粉。
作者另外描述了雄花和兩性花在開花中的差異。雄花在開放時花萼與花瓣完全張開,花柄直立不下垂,雄蕊數為50枚~55枚;兩性花之花瓣不張開,花柄下垂,雄蕊數50枚~55枚。作者另外提出厚皮香的花沒有蜜腺,蜂類訪花時靠振動花來收集花粉,稱為蜂鳴傳粉 (Buzz pollination)。因此厚皮香同時擁有風媒傳粉和蟲媒傳粉機制。
心得:
本篇文章延續上一篇post,作者做了一些延伸性的研究。
1.作者列出厚皮香的花粉數資料,但是雄花和兩性花理論上存在有某些變異,花粉數應該是預期可能有差異的東西,而作者並沒有寫出來雄花和兩性花分別產生的花粉數量,很可惜。
2.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厚皮香植物具有雄花與兩性花異株的分化現象,據此表明其具有向風媒傳粉進化的依據。不曉得作者有無其他根據支持這樣的說法?

Friday, May 11, 2007

[Paper] 昆明地區不同居群厚皮香植物群落特徵及繁殖特性的初步研究

May 11th, 2007 by basa
作者: 徐濤, 王躍華, 司馬永康, 馬紹賓
出處: 雲南林業科技; 2003; 105; 29-33.
說明:
本文作者在雲南昆明地區選擇了3個厚皮香的天然族群設立樣區進行研究,研究的項目包括連續3年觀察樣區內的植物群落特徵,厚皮香的花期物候特徵以及花部和葉之形態和數量的變異。
結果顯示厚皮香適合生長於陽坡半陰的環境,在陰生環境下族群惠無法正常開花結實。物候觀察顯示,花芽在植株開花前一年就已經發育,以休眠芽形式渡過冬季,3月花芽分化萌動,4月中分化出小花,5月底到月初花開放,6月中到6月底胚囊和花粉成熟並散出花粉,6月底至7月中是盛花期,9月中至11月初是果期。
作者發現開雄花的植株和開兩性花的植株分布情形就一個族群而言是相對獨立的。在花部變異的觀察上,變異最大的是花柄長度,作者認為因為厚皮香的花集生於枝條頂部,這項變異有利於花調整其花朵之間的相對位置。兩性花的花冠比雄花要大些,變異也較小。兩性花的雌雄蕊長度變異不大,成熟的雌蕊燒長於雄蕊。
心得:
厚皮香特別的地方在於植物雄性花與兩性花異株,有趣的問題就是這兩種性別的花差異為何?因此作者有去測量雄花和兩性花的花部變異,但是可惜的是,作者列出了雄花和兩性花在花萼、花冠、苞片和花梗的長寬度,但沒有呈現雄花的雄蕊長度資料,只呈現了兩性花的雄蕊和雌蕊長度,或許是雄花和兩性花的雄蕊長度都差不多吧?另外作者也詳細調查了樣區的植物群落狀況,既然都做了調查,或許可以考慮順便看一下樣區內厚皮香的族群性別比例。
然後本文有提到別的研究顯示厚皮香的莖和葉等器官可以提煉出抗愛滋病病毒的物質,真神奇。

Wednesday, May 2, 2007

[Paper]大花草科植物中花的巨大化

May 2nd, 2007 by pai
出處: Charles C. Davis, Maribeth Latvis, Daniel L. Nickrent, Kenneth J. Wurdack, David A. Baum 2007. Floral Gigantism in
Rafflesiaceae Science 315: 1812 pdf file
說明: 目前已知大花草科的近親為大戟科的植物,但兩者花的大小卻差了數十甚至數百倍。本篇中作者再次建構了他們的親緣關係樹,並註記各物種花的大小,以探討其在”花的大小”的演化情形。根據作者的推估,大花草科的祖先在一開始的四千六百萬年中,其花朵便變大了七十九倍之多…

[Paper] Error Bars

May 2nd, 2007 by pai
出處: Geoff Cumming, Fiona Fidler, and David L. Vaux 2007.
Error bars in experimental biology J Cell Biol 177: 7-11 pdf file
說明: Error bar(誤差線?),是我們在閱讀文獻或是自己在做報告時常會出現或使用的東西,但是,你知道有幾種error bar嗎? 他們代表的意義是否相同呢? “n”又是什麼? 本篇作者提出了八個簡單的規則,告訴你該如何解讀或使用error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