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0, 2008

[Paper] Why two kinds of stamens in buzz-pollinated flowers?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Darwin’s division-of-labour hypothesis

作者: Z. Luo, D. Zhang, S. S. Renner
出處: Functional Ecology. 2008. 22. 794
摘要: 
     Melastoma mallabathricum是野牡丹科的植物,這一屬以及這一科的植物花朵常具有二型雄蕊。M. mallabathricum圈的雄蕊呈黃色,外圈的雄蕊呈紫色且基部的connective延長,兩種雄蕊的花藥都是孔裂。本文的研究顯示,內圈的黃色雄蕊主要的功能是吸引傳粉者,提供花粉作為獎賞,在文章中作者稱為feeding stamens (FS);而外圈的雄蕊才是負責傳粉的雄蕊,文章中稱為pollination stamen (PS)。作者發現PS比起FS明顯具有較多的花粉數和較高的花粉活性,兩種雄蕊之花粉外型也有所不同;傳粉實驗顯示FS對於木匠蜂一類的蜂類具有較高的吸引力;觀察訪花的蜂類發現PS產生的花粉大多分布於蜂類的腹部,也就是容易碰到柱頭的位置,反之FS產生的花粉都分布在昆蟲的胸部。
     這些實驗結果顯示,M. mallabathricum的花朵專門特化成接受蜂鳴傳粉(buzz-pollination)。Darwin曾經提出division-of-labour的假說,認為不提供花蜜只提供花粉來獎賞受粉者的植物,會促使雄蕊演化出兩種形態產生功能上的分化。M. mallabathricum不生產花蜜,而且雄蕊外型和所產生的花粉都分化為兩型,作者認為他們的實驗支持Darwin提出的假說。
心得: 
1. 很喜歡這篇論文,除了一點以外,那就是標題我覺得下的不好,並不是所有buzz-pollinated flowers都具有二型雄蕊。
2. 野牡丹科有很多成員都有二型雄蕊,其他種類也可以檢查花粉活性,說不定可以發現FS產生的花粉完全失去活性的種類。

No comments: